close
記者黃文記/新化報導
「蝸牛看似不起眼,卻是很好的生態教材。」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推動生態教育,邀請蝸牛專家謝伯娟到校分享蝸牛課程,帶領孩子走進一個不同角度的生態領域。謝伯娟還讓孩子們穿上「蝸牛裝」,模仿蝸牛揹著重重的殼進行一場爬行比賽。
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表示,蝸牛雖小,對生態卻是不可或缺的角色!他說,台灣的蝸牛生態非常豐富,已經確認的就有三百二十九種(含亞種)之多,喜好陰涼潮濕的環境,是十分普通而常見的動物。後來因為農藥、開墾等問題,蝸牛才逐漸失去蹤影。口埤部落位於山林地帶,環境尚屬優質,無特別汙染源,在校園、社區還能常常見到,種類也有數十種之多。
王朝賜指出,蝸牛屬於雜食性,食物一般是野生植物及蔬菜瓜果,如蟛蜞菊、姑婆芋、向日葵葉、番薯葉、菜瓜葉、小白菜等,但只要有農藥味,牠們就不會食用。對環境的敏感性很強,可作為環境汙染指標,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透過蝸牛吃植物,排泄出有機腐植土,來循環環境中的營養物質,讓整個食物鏈更穩固、生態更健全。
謝伯娟老師透過圖片、影片,讓孩子了解蝸牛的眼、耳、口、鼻、軟體等身體各部位,以及吃、喝、運動、休息等生活面貌,讓孩子們大開眼界,驚呼連連。她還讓孩子穿上「蝸牛裝」,模仿蝸牛揹著重重的殼進行一場爬行比賽。過程中學生連滾帶爬,詼諧逗趣,寓教於樂,更能體會該珍惜、愛護蝸牛,讓生態環境更好。
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:
- 蝸牛
- 謝伯娟